宋超(左二)和战友在一起
“剪十年岁月成一朵烟花,倾几许文字葬过往人家。一座城池走向繁华,可是它已经不再有灵魂。这种欢笑中的死亡和殇逝,如同一个包浆圆润的佩玉,被重新打磨一样……”
品读这段文字,你可能会问,这是哪位散文作家的作品?呵呵,实话跟你说,这是“驴友”宋超的大作。大学四年,他走过全国三分之二的省份,发表网络文学作品近10万字,利用所学专业拍摄制作了《尘烟中的喀什》《色达天堂》等纪录片。如今,他已是广西军区某边防团三连的一名新战士。
宋超先后到过西藏和新疆,不论在雪域高原,还是在沙漠戈壁,他都看到了军人默默奉献与坚守的身影。从那以后,那抹身影经常闯入他的梦境。
2013年10月,宋超和“驴友”到新疆库尔勒。当时恰逢古尔邦节,一位“驴友”在广场上不小心摔倒了,来来往往的行人中,一名男子第一时间冲过来,帮忙搀扶起并联系医生。一问才得知,这名男子是名来自内地扎根在大漠戈壁的军官。他长年坚守在沙漠戈壁,人苍老了很多,实际年龄刚30出头,看上去却像40多岁。
到底是什么力量支撑着他默默坚守?晚上露营,弯弯的塔里木河静静流淌,旁边的胡杨林沙沙作响。“胡杨的坚守,不只为沙漠增添一抹绿,更重要的是给穿越沙漠的人带去希望。”那位军官的话,反复在宋超耳畔响起。他明白了,军人的坚守是为万家幸福、祖国和平。
“我要告别以往自由安逸的生活,渴望在军营这所大学校里摔打成长,重新塑造自我。”今年6月,从成都理工大学广播电视编导专业毕业的宋超,第一时间选择了报名参军。经过层层选拔,他如愿以偿拿到了入伍通知书。
可是,现实总比想象残酷。宋超身高1米85,上肢力量特别弱,引体向上起初一个都做不了。“绝不能给这身军装丢脸,我相信自己一定能行。”日记本里,他郑重写下承诺。每天饭后他坚持吊杠练习,每次比前一次增加10秒钟。功夫不负有心人。如今,他的手掌渐渐起了茧子,轻松地就可以拉10来个。
因为科班出身,他担任了新兵连的“专职摄影师”。在走廊“笑脸墙”的展板上,记者见到了他的大作。“不但拍摄角度好、创意新,而且后期排版也超乎意料。”指导员梁致华介绍说,别看宋超学历高有才华,但他非常务实谦虚,乐于帮助战友,是个“热心人”。
新兵下连时,听说有这样的人才,机关各部门都争相“预定”。“我渴望不平凡的军营生活,边境一线巡逻执勤虽然苦,但拼搏的青春最美丽。”作为资深“驴友”,宋超说他喜欢在路上的感觉。最终,他到了团里条件最苦最远的边防哨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