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公祠是北宋著名文学家、政治家范仲淹的享堂。范公祠始建于宋治平二年(1065年),系邑人知县韩泽倡议并主持修建,距今已有900多年的历史。虽然它饱经沧桑,但仍然保持着清新幽雅、肃穆巍然。
范公祠地处邹平县境内长山城南,孝妇河畔的河南村。范公祠建筑据《长山县志》记载,该祠此间历经朝代更替,时坏时修,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道光三十年(1851年)。
范公祠坐北面南,分前后两院,前院为大殿,后院为享殿。大殿采用歇山式建筑,灰砖青瓦,斗拱飞檐,殿内塑有范公坐像,大殿前东西两侧,各植银杏1株,高达10丈。院内还有古槐3株,其中一株树老干空,老干内又生出一株新槐,枝叶繁茂,蔚为奇观,人称“怀中抱子”。享殿雕梁画栋,茂林修竹,清静幽雅。殿下有匾额两块,一为“长白书院”,一为“菜根味舍”。范公祠左右分立两碑,左书“先忧”,右书“后乐”,门的两边对联是“宰相出山中,划粥埋金,二十年长白栖身,看齐右乡贤,依然是苏州谱系;秀才任天下,先忧后乐,三百载翰卿著绩,问济南名士,有谁继江左风流。”对范仲淹一生的经历和业绩作了全面的概括和评价。
特色景观
范泉
位于范公祠的中心,为秋谷群泉之冠,范泉池长 6.7 米,宽 5.4米,深 2.6 米。四周有石栏为护,在东西栏板上均刻有篆书“ 范泉”二字。三十年前的范泉,泉水自底涌出,甘洌清澈,累累若贯珠,忽大忽小,忽聚忽散,满池珠矶,晶莹夺目,与济南的珍珠泉有异地同景之感。范泉中的泉水,涌出后分为三路,一路流入范公祠以南的因园,一路流入范公祠以北的怡园,一路经过后乐桥流入博山城区沿街伏流。
范公亭
始建于明代,原亭坐落于范泉池以南,年久失修,早已颓废。后人整修范公祠时将范公亭迁建于范泉以北。该亭重檐八角,曲栏回廊,丹窗朱户,造型精巧,颇宜体憩。现为名人书画创作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