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寺出飞鸟外,青峰载朱楼。”凌云寺耸峙在凌云山上,被九峰环抱。寺宇辉煌,丹墙碧瓦,绿树掩映。因为是大佛所在,所以又称大佛寺。相传始建于唐天宝年间,早于大佛的开凿,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
凌云寺是天王殿、大雄殿、藏经楼组成的三重四合院建筑。后废毁于元顺帝战乱,明代进行了两次较大修复,明末又经毁。现存凌云寺绝大部分是清康熙六年(公元1667年)重新修建的。以后又经多次修葺,尤其是解放后不断维修,保存了现在面貌。殿门两侧分列着4座记事石碑,记载了历代重修的经历。
特色景观
天王殿
天王殿前是参天古木楠树,殿外两侧分列着四座明清两代重修寺字的碑记。殿内正中塑像为弥勒坐像,皤腹欢颜,俗称“大肚罗汉”。两旁分列四大天王塑像,攒眉怒目,威武雄壮。天王殿后为韦驮殿,供奉木雕装金的护法神韦驮。穿过天王殿,为明代建筑大雄宝殿,是僧众举行宗教活动的主要场所。殿内正中端坐释迦牟尼三身像(今身、 应身、报身),造型优美,神态庄重。两旁分列十八罗汉,神形各异,栩栩如生。大雄宝殿背面是新塑的净瓶观音,两边分列文殊、普贤、地藏和大势至四菩萨像,是明代以前的作品。
藏经楼
原为寺内收藏佛教经卷的地方,于1930年新建。从它的结构和外形可以看到近代建筑风格,在寺字中别具一格却另有一番情趣。楼下新辟“海师堂”,塑有大佛建造者海通法师、章仇兼琼、韦皋的全身像,以此寄托后人对他们的敬仰之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