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一直觉得目前中文网络上有关街头摄影的内容太少,但暮然回首自己过去半年以来写过的文章当中好像也没有写过什么实用性的技巧(除了克服恐惧之类的)。前段时间刚好看到一个叫「街头摄影小技巧有哪些?」的问题,看到网友回答挺不错的,才忽然醒悟过来:「看来还是要多分享些实用性的技巧啊。」
我的摄影包,2016 1. 轻装上阵
很多人可能觉得摄影是一件很轻松的事情,只管按按快门就好了。然而,作为一个严肃的街头摄影师,我可不这么认为喔,我一直觉得街头摄影是体力活──我出去扫街扫一天走个十几二十公里是很正常的,虽然我现在走路没有以前走的那么多了(在同一个地方拍照可以节省体力),但终究还是有点累的啊。
所以,我认为轻装上阵是很重要的。我现在扫街的话带的东西也不多,曾经有段时间我还试过不带相机包出去,不过最后还是决定带回相机包,为什么?因为我要喝水啊(水瓶总不可能用手拿着吧),而且天气预报说可能下雨的话还要带把伞。
以下是我现在外出扫街通常会带的东西:
Ricoh GR(废话,相机当然要带啦)
Fujifilm ef-x20(超轻便超好用超好看超可爱的外置闪光灯)
备用电池(两块相机备用电池,两块闪光灯备用电池,真是有备无患呢)
单肩相机包(不带怎么装东西呢?)
手机(扫街的时候不玩手机,找个地方坐下的时候拿出来玩)
充电宝及数据线(外出一天不带充电宝的话还是会感觉不太安心)
耳机(扫街的时候一般不听歌,一般是在交通工具上听歌)
气吹(很少在外面吹,不过反正那么轻,还是带上吧)
一瓶水(亚热带地区一天不喝水会死的啊)
钱包及钥匙(即使在不拍照的时候都必须带的吧)
2. 观察前方至少3米以外的事物(主要适用于拍人)
我在扫街时眼睛会看得比平时更远(因为平时我走路经常低头看手机哈哈),我一般会望向前方至少3米的距离。为什么是3米?因为如果我想拍的那个人距离我3米,向我迎面走来,而且他和我都以正常步行速度行走的话,这意味着1秒之后他就会走到距离我1米的地方,这意味着我要在1秒之内迅速观察他的动作、神情(并预判他可能作出的反应)和他周围的环境(决定如何构图、是横拍还是竖拍),然后再迅速地抓拍。虽然这个观察并决定拍摄的过程更多是直觉性的,但如果没有提前做好准备的话,我很可能会错失良机。
当然,最好的话还是望向前方5米外的距离,这样的话你会有更多的时间构想、准备,如果你用的焦距是50mm(甚至以上)的话,就更应该「看更远」了。
3. 学会预判
观察远方是为了给自己准备抓拍的时间,然而近距离抓拍往往是很没「定数」的一件事情(街头摄影本来就是十分多变、不可预测的嘛),但其实在街头摄影中我们还是可以预判的。
根据我专注街头摄影的一年时间,经验告诉我一般来说中老年人是相对比较抗拒被拍的(但也不一定),而年轻人一般都不会太在意(但也不一定),而年轻人当中一般女人会比男人抗拒。对于近距离抓拍,女人很多时候会用手挡住镜头(或者遮住自己的脸),而男人则大多疑惑地望向镜头(没见过遮脸的)。
4. 试探人们的反应
此技巧是从 Charlie Kirk 那里学会回来的。Charlie Kirk(aka @twocutedogs)常常会通过近距离「装拍」来试探人们的反应,就是近距离靠近他想拍的人,举起相机假装要拍的样子,并借此观察被摄者的反应。如果你的动作很快而且被摄者原本在发呆的话,他可能会被吓到(展现出惊讶的神情);如果你的动作很慢并且被摄者很快就注意到你的话,他可能会做出一些抗拒的反应。这是一个非常好玩的技巧,也是克服恐惧的一个好方法。如果有人问你为什么拍他,你可以告诉他其实你并没有拍他(因为你没有按下快门),你只是在做个实验罢了。
从此你会发现,即使是在中国,90%以上的人都不会太在意你在拍他,而且还有相当一部分人是相当乐意被拍的。
5. 注意观察背景
在我刚开始扫街的时候,我常常忽略观察背景的重要性(这应该是新手的通病吧)。在刚开始街头摄影的三个月时间里,我拍了50卷菲林,却几乎没有几张「能看」的照片,原因就在于我扫街时常常只看到眼前的拍摄主体,而忽略了背景(杂乱的背景毁掉了我无数张照片)。Bruce Gilden也说过他在 1980年的时候在纽约街头拍过600卷菲林,却得不到一张好的照片,原因就在于他无法将主体从背景中凸显出来,于是他才毅然决定使用闪光灯(这也是我决定开始用闪光灯的原因)。
尽管人眼的视野是非常宽阔的,但其实我们能真正看清的东西永远只有视野正中间的那部分(其余的部分我们只能透过余光看到,却不能看清)。
所以我建议各位街头摄影爱好者在扫街时多留意背景,你也可以在一个背景有趣或者干净(不杂乱)的地方守候,等待有趣的拍摄主体走进「雷区」,再触动「扳机」。这样拍摄的话成功率会比盲目地观察主体忽略背景要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