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家天堂网 发表于 2011-12-24 20:22:21

镇江南山

  从镇江市区南行数里,有一胜区,这里群山环抱,青峦错落,绿树葱茏,有珍禽奇鸟,有亭台楼阁,有竹林流泉,风景清幽,美不胜收。这便是被列为江苏省级自然风景保护单位的镇江南山风景区。
  镇江南山满山苍松翠柏、参天拔地。春夏之际,但闻鸟鸣千啭,蝉吟不穷,清泉淙淙,一片清凉世界;晚秋时分,红叶经霜,灿然若火,浓荫藏寺,五色纷披,更是一幅图画。清人鲍之钟诗曰:“灿烂霜机能浅深红,楼台如在万花丛。”宋代大书画家米芾则赞之为“城市山林”。
  特色景观
  招隐寺
  招隐山原名兽窟山,因南朝着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拒不出仁而得名。招隐寺初建于山上,由戴颙故宅改建。颙只生一女,颙死后,女矢志不嫁,舍宅为寺,故名招隐寺。招隐寺最初创于南朝宋景平元年(423),距今已有一千五六百年的历史,当时殿宇宏丽,甚负盛名。唐宋以来,几经兴废。清咸丰间,寺毁于战火,同治、光绪间,慧传和尚重建大殿、读书台等,规模已不如前。抗战时,又遭日军毁坏,现在正全面修复,大部分胜迹已焕然一新。由于南朝着名艺术家戴颙隐居于此,梁朝昭明太子萧统亦在此编撰了名着《昭明文选》,使历史人物与名山共存,更招引着历代名人:唐朝诗人刘禹锡、骆宾王、宋大学士苏东坡、着名书画家米芾、清朝乾隆皇帝都曾登游此山,并且留有许多诗画。
  听鹂山房
  听鹂山房坐落在增华阁东北山腰里。过去这里古树参天,浓荫蔽日,风凉清幽。招隐山上花鸟众多,万以黄鹂为最,终日鸟声不绝,黄鹂叫声万为宛转动听。戴颙隐居此山中时,最喜爱听黄鹂的鸣叫,常携带酒和柑,独坐绿荫中,聆听黄鹂歌啭,怡然自得,终日不厌,人问何故,他说:此俗耳针砭,诗肠歌吹。"这就是着名的"戴颙斗酒双柑听鹂声"典故的来历。这在《千家诗》和《幼学注解》等书中都有记载,传为千古美谈。戴颙是一位卓越的古代音乐家,他欣赏鸟叫往往入了迷,其曲调作品得益于黄鹂歌鸣不少,其中《游弦》《广陵》《止息》三曲尤为传世佳作。后人为了纪念他,建造了这座听鹂山房。有门联曰: 泉韵每清心,自有山林招隐逸;莺声犹在耳,好携柑酒话兴亡。
  虎跑泉
  在山路左侧,相传东晋法安禅师初来山时,饮水困难,虎为他刨出此泉,故名虎跑泉。泉方池,中有井,泉眼在井中,水清澈,可烹茶。上有虎跑亭,一名虎泉亭,长方形,设计美观大方。明嘉靖年间袁继祖重砌方池,改名“万古常清池”,表明泉水常年清澈见底,故虎跑亭又称“万古常清亭”。池旁石壁上嵌有"虎跑泉"三字碑刻,为明崇祯年间知府程峋所书。虎跑泉的来历还有一个传说。说是昭明太子来招隐寺读书,环境十分幽雅,但苦无水喝。他闲暇无事就满山跑,寻找泉眼。有一天,太子漫步在山坡上,忽然一阵风过,树叶沙沙作响,直落地上。古语说:“云从龙,风从虎。”太子不禁毛骨悚然,哪知岗下有个小山洼,一猛虎前脚落空,一下陷了下去。太子一见,暗暗吃惊。只见这只虎大吼一声前爪猛刨这处,留下一个跳有三尺深的塘儿,虎便咆哮而去刹那间,塘内便有清泉不断向外渗出,太子双手掬着泉水,尝了一口,只觉清凉香冽,甘美香甜。这时泉水源源不断向外涌流,太子惊喜之余急忙吩咐,把泉水蓄起来,泉眼四周石头砌成池子,因虎刨此泉,故取名“虎跑泉”。
  玉蕊亭
  在增华阁东南,为一座六角亭,石柱有楹联曰:"绝顶共攀跻,此地来骚人墨客;三山相揖让,何处访玉树琼枝。"亭旁原有玉蕊仙踪堂,久已废毁。 唐时这里有两株名贵的玉蕊仙花,只有皇帝的御花园和翰林院地允许植种,是稀世奇葩,开放时如瑶林琼树,因此有仙女游赏等神话传说。唐朝宰相李德裕任润州刺史时,常游招隐寺,于玉蕊花下饮酒赋诗,有《招隐山观玉蕊树戏书即事,奉寄江西沈大夫阁老》诗: 玉蕊天中树,金闰昔共窥。 落英闲舞雪,密叶乍低帷。 旧赏烟霄远,新欢岁月移。 今来想颜色,还是忆琼枝。 并特为观花建此亭,名“玉蕊亭”。
  珍珠泉
  在招隐山北脚下,传为昭明太子所凿,泉水涌上如珍珠,故名“珍珠泉”。泉旁原有亭,宋李迪建,名“珍珠亭”,久已废圯。解放后在泉附近山谷中筑一水库,取名“珍珠水库”,有灌溉和防洪作用。现珍珠泉亭建于水库大堤山坡上。清郭野有《试珍珠泉》诗,曰: 秋云沉碧古苔绿,风激珠光流万斛。 仙人倚槛抚瑶琴,松外泠泠漱寒玉,我生嗜饮兼嗜眠,老怀抑郁烦忧煎。可能一勺分尝后,还我聪明似少年。
  竹林寺
  位于南郊夹山下的竹林寺本名夹山不见寺禅院,东晋法安禅师始建,颓废已久。明末崇祯年间,林皋大师在此搭建草房,独居二年,创建名蓝。因寺处大片竹林中,远远望去只见竹林不见寺,故名。清康熙三十八年,康熙皇帝南巡亲书寺额。雍正十一年,皇帝下诏重建,计有殿宇二百五十九楹,规模甚为宏大,年希尧有记。咸丰六年毁于太平天国战火。咸丰八年和尚雪峰仿旧寺重建,刚砌成百间,两年不到又毁。同治三年和尚旭雯率领徒弟回山修建,规模已不如前。 竹林寺依山而建,一组石阶,一层平台,上下五层,层层登高,竹林繁茂,古木参天,曲径通幽,引人入胜。寺前有月牙河,河周有数株古老银杏树,高耸入云。山门前原有凝翠亭,背山面水,风景优美,可供游人小憩。倾圯后未修复。山门天王殿已修葺一新,共五间,门上石额为“竹林禅寺”。从天王殿大门入寺,拾级而上,至第三平台,地面宽广,两旁建东西客堂,各五间,设计精巧,形象古朴,修整后面貌一新。竹林寺的特色是幽而秀,夹山原有万竿修竹,千株巨松,古老的栎、柏、枫、银杏等错杂其间,风景优美如画。
  林公泉
  位于山腰,是明代林皋禅师所凿,故名。泉名石额为清代书法家陆润庠所书。有石砌方池,泉水清澈,过去和尚汲泉烹茶待客。泉背依山崖,岩石嶙峋,颇具古意。挹江亭:由林公泉沿通道迂回曲折而至恶化山最高处有挹江亭,六角形,石柱上有联:“来时觉幽奥,到此豁心胸"。亭中小坐,可荡涤心胸,开阔视野。亭外松篁掩映,苍翠宜人。北望烟波浩渺的长江和雄壮秀丽的京口三山,令人心旷神怡。伯先墓 :辛亥革命先烈赵伯先烈士墓在竹林寺东夹山下,翠柏丛生,青桐笔立。陵墓前后约一百米,左右宽三十米,大型墓包有护围拱石,四周有圆形回廊平台。
  鹤林寺
  鹤林寺位于南郊磨笄山北麓,旧名竹林寺,是镇江南郊的着名古寺之一,创建于东晋元帝大兴四年,距今已有一千六百多年的历史。据载,南朝宋武帝刘裕潜龙时,游息竹林寺,黄鹤飞舞其上,即帝位后,有永初年间,改竹林寺为鹤林寺。唐朝开元、天宝年间,僧元素主持此寺,始改为禅寺,又名古竹院。唐诗人李涉曾在寺壁上题诗曰: 终日昏昏醉梦间,忽闻春尽强登山, 因过竹院逢僧话,偷得浮生半日闲。 竹院即指鹤林寺,后毁于战火。北宋绍兴中重建,改名报恩光孝禅寺。宋咸淳间僧庆清重修,寺在山南。明永乐年间又毁,僧得月就古竹院稍加修葺,即今址。明弘治中,僧了心始修殿宇,万历间吏部尚书祟光祖损金重建天王殿及方丈、僧寮、莲亭、竹院。清康熙四年,僧净能、无怠重修。咸丰间尽毁于战火,同治、光绪年间重修。 鹤林寺在唐时范围较大,据说出了山门就到城门--鹤林门。后几经兴废,规模逐渐缩小。由于该寺地近城市,山明水秀,风景幽美,自古文人墨客常喜留连其间,览物生情,吟诗作画,韵事佳话亦多。古鹤林有八景常为人们所谈及。
  苏公竹院
  鹤林寺右边大院中长满了苍翠的修竹,据说是苏东坡栽种的,故叫苏公竹院,其实苏东坡来镇江以前,这里就有大片竹林。苏东坡《游鹤林寺》诗“郊原雨初霁,春物有余妍。古寺满修竹,深林闻杜鹃。”可见这里的竹子并不是苏东坡栽种的,可能他以后又在寺中补种了一些。
  米芾墓
  位于鹤林寺西南面,占地约一亩,前有石坊,墓碑是明代米氏后裔米万钟所书。“山荒樵径十三松,米老孤坟此地逢”,“五州烟雨南宫笔,千里江山北固诗”,这是后人对米芾的怀念和赞扬。米芾欣赏镇江美景,作画数十年,先后营造了三处住宅。北固山下,有天然图画的海岳庵;千秋桥畔,有垂荫一亩的西山书院;南郊鹤林寺旁,有题为“城市山林”的精舍。米芾五十七岁时病死在淮阳军官邸,其子米元晖遵照父亲的遗愿,将遗体归葬鹤林寺前,并舍宅建祠纪念,即为米公祠。

驴友网 发表于 2011-12-24 20:27:25

  1、门票价格:40元/人
  2、开放时间:8:00-18:00
  (提示:门票价格与开放时间变动较快,仅供参考,以景区最新公布的信息为准)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镇江南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