驴友户外 发表于 2013-9-20 15:52:36

“驴友”遇难悲剧多次上演 “背包客”安全如何保证

原标题:“驴友”遇难悲剧多次上演 “背包客”安全如何保证  近年来,因“驴友”进山迷途失踪、失足而引发的悲剧在全国各地不断发生,户外“背包客”如何安全自助游,已成为全社会关注的话题。
  鳌山悲剧导致3人身亡
  陕西省太白县位于秦岭腹地,是许多户外自助旅游者心目中最佳的探险之地。2011年11月24日早,来自湖北、四川、陕西的10名“驴友”,各自携带两天的伙食及棉垫、煤气灶等登山装备,准备徒步穿越太白县境内的鳌山,计划25日晚下山结束活动。24日当天,当这10名“驴友”行进到鳌山海拔3000米处时,由于雪天路滑,一名队员腿部受伤,他们决定在海拔3300米处扎营。24日晚至25日凌晨,鳌山突然出现暴风雪,积雪超过了膝盖。据一名队员介绍,当时山上的最低温度估计在零下25摄氏度左右,风力也在10级左右,“两个人拉着手都站不住”。
  25日早,这些“驴友”继续行进,但由于伤者体力不支和山上积雪严重行进艰难,本来预计不到两个小时的路程几乎走了一天,途中又有两人出现身体失温现象。鉴于情况危急,一位“驴友”下山求救,其余的在山上等待救援。但3名伤者终因体力下降,逐渐被冻僵,没有了生命体征。剩余6名“驴友”紧急下山,所幸与当地热心村民会合,才最终脱险。
  近年来,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我国参与户外运动的人数、次数呈递增之势,但与此相伴的,却是由于“驴友”户外运动技能不足、自救能力不强、事先准备不够、以及救援不及时引发的不幸事件。一起起生命惨剧的背后,是人们对户外旅游热的冷思考:究竟怎样才是适合缺乏专业自救经验的“驴友”们在野外遇险时最好的方法?专业救援队伍怎样才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将遇险“驴友”营救出山?
  “驴友”外出不可随意
  据当地政府透露,此次“驴友”自发组织的穿越活动,并未向当地相关部门备案,这也在一定程度上给专业救援队伍的营救带来了极大的困难,不仅拖延了营救的最佳时间,也为失踪“驴友”位置的确定带来了极大的不便。
  陕西省体育科学研究所所长韩俊贤认为,众多“驴友”外出随意性较大,搜救专业化水平较低,已成为目前国内户外旅游危险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韩俊贤说,经过多年的发展,户外登山旅游在国外已成为一项成熟的运动,虽然运动人群以非专业为主,但平时人员的训练、技术的掌握,都有专业人员的指导与帮助。“我国这项运动开展时间较短,人们的随意性相对较大,加之对危险的估计不足,造成了缺乏基础的人群成为这项运动的主体。”
  西北大学体育教研室副教授徐刚表示,由于临近秦岭山区,西安登山旅游资源相对丰富,近年来户外运动人数增长很快,在巨大带动效应的影响下,由许多没有户外运动经验的“背包客”参与的自发登山行为渐趋普遍。但由于对“野外运动有风险、秋冬气候变化大”等客观条件的艰巨性缺乏足够的认识,登山者的自身保护意识明显不够,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危险发生的可能性。“另外,即使营救队伍能在第一时间赶到事发现场,在付出极大人力物力的条件下,也并不能完全保证遇险者的人身安全。因此,户外登山,掌握必要的定向、野外生存等基本知识技能,必不可少。”
  旅游安全救援体系亟待建立
  陕西省体育局局长王建军说,随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体育旅游已成为国民重要生活方式和体育消费重要载体,但应充分意识到“户外探险”本身是带有一定危险性的体育活动。
  体育旅游作为一种健康生活方式和绿色经济增长点日益受到青睐,但安全隐患也随着意外事故的日益增多而逐渐凸显。在血淋淋的教训面前,“驴友”们需要提高安全意识和自身专业技能,而相关部门配套的保障、救援措施也有待加强。
  陕西省旅游局局长董宪民说,进一步完善基础设施,提升公共服务能力是确保“驴友”安全的重要举措。他认为,借鉴多年来我国假日经济发展的经验和教训,在未来体育旅游的发展中,应完善包括旅游安全、旅游服务在内的旅游基础设施体系。
  董宪民还特别建议,随着户外运动人数的增加,相关地区的旅游主管部门也应将建设旅游安全救援体系作为必须考虑的重点。“应以旅游交通、旅游设施、旅游餐饮安全为重点,严格安全标准,完善安全措施,加强安全检查,建立健全旅游安全保障机制。”

页: [1]
查看完整版本: “驴友”遇难悲剧多次上演 “背包客”安全如何保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