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风山
“扶峰山,在城东,插天一朵青芙蓉。”“俯视城郭销我优,烟花十里烂不收。”山上有阳明祠、扶风寺、尹道真祠,组成“两祠一寺”的扶风山名胜古迹景区,颇具园林之胜。扶风山在贵阳市东门外。俗名尖山,以其石多螺旋,后称螺蜘山,清乾隆五十九年(1794年)改今名。为秀削天成的黔垣第一峰。栖霞障其南,相宝拱其北,后连绵亘蜿蜒的白云山。中有扶峰寺,建于清初,嘉庆年间(1796-1820)增修仓圣楼、字冢楼。左为阳明祠,依山建筑,嵌岩立壁,古雅清幽。祠内沿墙建廊,护壁嵌刻王守仁及清代袁枚、何绍基、莫友芝等名家诗文手迹,真、草、隶、篆,洋洋大观。山半建一亭曰环翠,可以小憩。逶迤及巅,风景绝佳,三面青山,近接眉睫。
特色景观
阳明祠
贵阳扶风山阳明祠,始建于清嘉庆十九年(1814年)。祠内林木葱茏,根雕、盆景千姿百态,桂树浓香四溢,碑刻甚多,曲径回廊,清幽宜人。祠内现存有王阳明先生朝服线刻大像。日本东宫侍讲文学博士三岛毅赞扬王阳明先生的七言绝句:“忆昔阳明讲学堂,震天动地活机藏。龙冈山上一轮月,仰见良知千古光”。另外,祠内左右两壁还嵌有王阳明先生的《训士四条》和《论语四条》木刻。
祠内殿堂中,有王阳明先生汉白玉坐像,两侧为先生手书:“壮思风飞冲情云上,和光春霭爽气秋高”木刻对联。殿堂外碑廊有王阳明先生手书《矫亭记》和家书文稿及燕服画像。此外,还有清代学者莫友芝、何绍基等人游览祠堂题咏的诗文及捐资修建人员名册石刻,是贵阳市现存的碑刻精华,也是极其珍贵的历史文物。图为祠内王阳明先生的《训士四条》。
明代哲学家、教育家王阳明生于1472年,字伯安,名守仁,浙江余姚人,因曾筑室讲学于浙江会稽阳明洞,故人称“阳明先生”。明正德元年(1506年),王阳明先生任南京兵部主事,因触怒当权宦官,被贬谪为贵州龙场(今贵阳市修文县)驿丞。在贵州的三年中,王阳明先生先后在修文龙冈书院和贵阳文明书院讲学,治学成名,门人众多,影响甚大,至今在日本等东南亚国家仍有深远影响。1528年阳明先生逝世后,贵阳人为纪念他而修建该祠。
“文化大革命”期间,祠遭破坏,画像、碑刻多被毁坏。二十世纪八、九十年代,市人民政府修复阳明祠,享堂、正气亭、桂花厅、碑廊布局井然,其中尤以碑刻洋洋大观,精华汇聚,门额为著名女书法家贵阳人肖娴女士所书“王阳明先生祠”。
扶风寺
扶风寺,在阳明祠之左,尹道真祠之右,居两祠之中。寺创建于清朝初年,狭小简陋。嘉庆四年(1799年),贵筑知县王湛恩捐资与黔中名士何泌、翟翔时(两人先后出任贵山书院山长)重修,拓寺基,新殿宇,增建仓圣楼、字冢,叠假山,掘水池,池外筑亭。左有楼,拾级而登,可以远眺。山半有环翠亭。至此,老树接檐,旷朗幽胜,寺宇格局,大体形成。嘉庆十九年(1814年),巡抚庆保又增修,有《重修扶风山寺记》石刻。
扶风寺原有不少古迹。水池旁的昙云精舍,是风景绝佳处,站立其间,三面之山青接眉睫,城中烟树万家,历历可数。有清淑阁,系乾隆二十年(1755年)何泌之祖何鹤川建。阁旁即字冢,字冢上有瓦屋,其颜有乾隆时贵州提学使洪亮吉所题“惜字院”。寺中还有关圣殿、观音殿、驯翠亭等建筑物。自嘉庆时重修扩建后,扶风山寺成为文士雅游宴集之所。道光时张琚《游扶风山》诗云:“东风作意报新晴,挽我扶风寺里行。一道青穿芳草径,千峰绣拥百花城。游鱼极泳人知乐,山鸟忘机自赞名。独倚疏篁亭上久,娟娟归路月初明。”民国时扶风寺失修,扶风之胜日渐被人忘却。
尹道真祠
一名尹公祠,在阳明祠左。尹珍,字道真,东汉毋敛人(今贵州独山、荔波一带东汉时称毋敛,正安县境又有毋敛坝)。尹珍身处祖国西南边陲的贵州,眼看家乡文化教育十分落后,于是不避艰辛,千里跋涉到当时首都洛阳,拜大学者、“五经无双许叔重”即许慎为师,学习《五经》,后又拜应奉为师,学习图纬,终于成为著名学者,历任尚书承郎、荆州刺史等职。尹珍成名后,不忘家乡,回到今贵州正安、绥阳一带讲学授徒,为改变贵州落后蒙昧面貌作出了贡献,以致“凡牂牁旧县,无地不称先师”,被公认为贵州第一位教师。
尹道真祠有月宫式圆形大门,门额有康有为题“尹道真先生祠”。入内,则有享殿五楹,祠周环以长廊相通,移贵山书院德隆碑二,陈法、陶廷杰石刻各一,张广泗“学开南服”、洪亮吉“德兼教养”匾于其中。院内有古柏二,黛色参天,古趣盎然。又有层轩(即戏楼式建筑),可容数十席。尹道真祠后因失修而废圮。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市人民政府依原貌修复,规模宏敞,享堂、游廊、厢房、戏楼布局井然,环境幽静。
1、门票价格:10元/人
2、开放时间:7:00-19:00
3、交通指南:在贵阳市区乘坐11路公交车即可达到
页:
[1]